直接把国外的SIM卡插进手机,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应该有信号吧?”。 绝大多数国外运营商SIM卡在国内无法直接使用流量或通话。原因很简单——它们未开通中国地区的漫游服务。即使显示“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的信号格,也可能上不了网、打不了电话。
为什么插卡有信号却用不了?
未开通国际漫游:绝大多数预付费的海外流量卡(如泰国、日本、欧洲等地常见旅客卡)默认不包含中国地区的漫游功能。即使卡内余额充足,若运营商未与国内基站签约,仍无法接入网络。
锁卡限制:部分运营商SIM卡有区域锁,比如某些美国运营商预付费卡仅限北美使用,出境后自动失效。
网络制式兼容问题:虽然如今手机普遍支持多频段,但仍有些国家使用的特定频段(如某些CDMA网络)与国内不兼容,导致无法注册到网络。
哪些情况真的可以用?
极少数情况下,海外卡在国内是可用的:
全球漫游型高级套餐:例如新加坡Singtel/M1、香港CMHK等运营商部分套餐明确包含中国内地漫游,但这类套餐价格偏高,普通旅客卡极少包含。
国际运营商联盟成员:如“一带一路”多国流量通卡(比如Celcom、AIS等东南亚运营商部分产品),但需在购买时确认是否覆盖中国。
eSIM全球数据计划:如Airalo、Nomad等eSIM服务商提供包含中国地区的区域包,但需手机支持eSIM功能。
注意:就算能用,也可能踩坑!
天价漫游费:即使你的海外卡支持国内漫游,资费也可能惊人。某些欧美运营商漫游流量费高达¥30-50/MB,收条短信都可能扣费。
网络限制:由于跨境网关限制,你可能无法正常使用Google、WhatsApp、YouTube等在国内被屏蔽的服务,但微信、百度等本地服务反而可能加载缓慢。
实名制问题:国内法律规定所有入网用户需实名,而海外卡无需国内实名,但近年部分运营商加强鉴权,可能导致网络被间歇性阻断。
2025年实测经验:怎样判断自己的卡能不能用?
查看运营商官网说明,确认是否包含中国内地漫游;
插卡后,若信号栏显示“R”或“Roaming”,且能收到欢迎短信(如“欢迎来到中国”),通常表示可试用;
尝试打开一个无需翻墙的国内网站(如百度),若能加载,则说明流量可用;
最保险的方式:出发前联系你的海外运营商客服,直接询问是否支持在中国使用。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0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