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流量卡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物联网卡本身是安全的,但其在管理和使用环节的疏漏会引入风险。
流量劫持与窃听:在公共网络环境中,数据传输若未加密,极易被不法分子截获,导致敏感信息泄露。
DDoS攻击跳板:安全防护薄弱的物联网设备一旦被黑客操控,可能成为发动大规模网络攻击的“肉鸡”,攻击流量可轻松耗尽卡内资费。
远程设备失控:攻击者通过漏洞可反向入侵设备,轻则停止服务,重则对物理世界造成直接破坏,如操纵智能门锁或工业控制器。
SIM卡欺诈与复制:早期某些类型的卡存在被复制的风险,可能导致流量被盗用,产生巨额欠费。
如何有效提升物联网卡安全
确保安全需要从选卡到管理的全流程关注。
选择可靠的物联网卡服务商
核心是考察其安全能力。正规运营商(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其授权代理商能提供更稳定的网络和更专业的安全保障,通常具备完善的APN隔离防护和实时流量监控告警机制。
实施必要的技术防护措施
启用专用APN/VPDN:为物联网卡配置专用接入点名称或虚拟专用拨号网络,将设备流量与企业内网或私有云打通,与公网隔离,这是最有效的安全屏障之一。
强制使用通信加密:为设备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所有数据传输配置SSL/TLS加密,杜绝明文传输,防止信息在传输途中被窃听。
关闭多余功能:严格根据业务需求,通过运营商管理后台关闭语音、短信等不需要的服务功能,减少潜在的攻击面。
设置流量与位置管控:利用管理平台为每张卡设置月度流量上限和允许使用的地理围栏,一旦出现异常消费或位置移动,立即触发告警并自动断网。
加强日常运维管理
物理安全不容忽视:对安装在户外的设备采取加固措施,防止设备被拆,SIM卡被拔出盗用。
credential 严格保密:及时修改管理平台的默认密码,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
建立生命周期管理:对暂停使用或已报废的物联网卡,应及时联系运营商办理销户,避免“僵尸卡”带来未知风险。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0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