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刚办的超大流量卡,刷了几个视频、看了会儿直播,流量就莫名其妙见底了?甚至有的卡用了不到半个月,套餐里的流量就“蒸发”了。这不是你的错觉,而是流量卡市场存在的虚假宣传陷阱。
虚假流量的常见套路
标称流量与实际可用流量不符:很多流量卡宣传“100GB”“200GB”,但仔细看套餐说明,其中可能包含大量“限速流量”或“夜间专属流量”。用户真正能高速使用的通用流量可能只有20GB-30GB。
限速阈值隐藏极深:一旦你用超过某个数值(比如40GB),网速会直接从5G暴跌至128Kbps,基本连微信消息都难以及时刷新,但宣传页却用极小的字标注“达量限速”。
流量计算方式存疑:有用户实测发现,即使手机系统统计用了5GB,运营商后台却显示消耗了8GB。由于缺乏第三方监管,流量统计完全由运营商自行定义,存在“偷跑”嫌疑。
2025年新骗术:捆绑App与“免流”陷阱
最近出现更隐蔽的手法——号称“免流卡”,宣称使用特定App(如短视频、游戏)时不耗流量。但实际使用时你会发现:
只有App内部分功能免流,广告、弹幕、跳转链接等全部照常扣费;
需手动激活免流服务,但操作入口极其难找;
免流服务不稳定,断线后直接消耗通用流量。
如何识别问题流量卡?
扒光套餐详情页:直接翻到页面最底部的“套餐规则”或“用户协议”,重点关注“限速说明”“流量类型划分”和“免流范围”。
查证运营商资质:通过工信部官网查询号卡所属的运营商是否具备正规移动通信转售资质。
警惕“永久套餐”:凡是宣称“永久低价套餐”的,几乎都是套路。运营商有权在1-2年后调整资费政策,所谓“永久”往往只是首年优惠。
遇到流量虚假怎么办?
保留宣传页面截图、套餐说明和流量使用记录;
直接向运营商投诉,若7日内未解决,登录工信部12300官网提交申诉;
在黑猫投诉等平台曝光具体案例,往往能加速问题处理。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1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