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见过那种宣传:“月租9元,100G通用流量!”听起来像白送?但仔细看合同小字,才发现猫腻一大堆。所谓的“100G”可能被拆分成:
30G全国通用流量(这部分的网速通常较快)
70G定向流量(只能用于特定App,比如抖音、微信)
夜间流量或闲时流量(比如只能在凌晨1-5点使用)
更坑的是,很多低价套餐的首月资费根本不是9元,而是按天折算的“体验价”,第二个月开始直接翻倍。还有些卡号称“长期套餐”,其实优惠期只有6-12个月,到期后资费暴涨至39元/月甚至更高。
定向流量的“坑”到底有多深?
定向流量听起来美好,用起来却处处是限制。比如:
广告推送、弹幕、直播打赏等通常不计入定向范围,走的全是通用流量。
App内跳转外链(比如抖音里点开第三方链接)也会消耗通用流量。
不同运营商对“免流范围”的定义差异极大,移动的定向包和联通的定向包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
有人曾吐槽:“我用免流卡看了一下午视频,结果通用流量跑了5个G!”就是因为没搞清这些规则。
别光盯着“100G”“200G”这种数字,这几个参数才是决定体验的关键:
网络优先级(QCI值)
运营商会对用户分级,优先级从高到低通常是:5G套餐用户>4G套餐用户>物联网卡>互联网套餐用户。
很多廉价流量卡属于“互联网套餐”,基站拥堵时网速会被优先限制,刷个网页都卡。
流量类型
纯通用流量卡>混合流量卡>纯定向流量卡。通用流量越多,用起来越省心。
优惠期长短
长期套餐(20年)>短期套餐(1-2年)。短期套餐到期后记得及时销户,否则可能自动续约高价套餐。
支持的功能
是否包含5G SA服务?能否开通VoLTE高清通话?部分廉价卡会阉割这些基础功能。
物联网卡 vs 正规号卡:千万别搞混!
市面上还有一种“物联网卡”,通常用在共享单车、自动售货机上,但被某些商家包装成“手机流量卡”售卖。这种卡:
没有11位手机号,无法接打电话或注册账号。
流量虚标严重,标称100G可能实际只能用30G。
随时可能被运营商封停,因为违反使用协议。
正规流量卡必须是运营商发行的“11位号段手机卡”,能通过官方App查询到套餐详情。
如何查询自己的套餐细节?
直接发送短信“CXXZ#姓名#身份证号”到运营商客服(移动/联通/电信),查询是否有合约限制。
登录运营商官方App,在“已订业务”里找到套餐说明,重点看“优惠期截止时间”和“流量资源详情”。
部分套餐会隐藏“达量降速”条款(比如用到40G后限速至1Mbps),一定要提前确认。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1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