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刷到好多人在吐槽,明明办的是一张纯流量卡,月租低流量多,用着用着突然就被要求“补钱”了。不是这个月要补,就是下个月要续,补得莫名其妙,账单越看越晕。
低价背后的文字游戏
很多套餐宣传“19元100G”、“29元不限量”,但仔细看合约条款才发现,所谓的“不限量”通常都有限速阈值,比如用到40G或100G后,速度直接降到128kbps,连发个图片都卡。这时候想恢复正常网速?那就得额外付钱买“加速包”。
还有的套餐标明“优惠期仅6个月”,半年后月租直接翻倍,运营商可不会天天发短信提醒你,等发现话费暴涨,已经扣了好几个月的钱。
定向流量≠通用流量
现在很多卡会送几十G甚至上百G的“定向流量”,只能用于特定App,比如刷抖音、看腾讯视频。但只要你点开一条微信消息里的链接,或者手机后台悄悄跑了系统更新,用的全都是“通用流量”,一旦超了,每G扣个三五块太常见了。
有人甚至吐槽:“我一天都没刷剧,怎么通用流量没了?” 一查才知道,是手机自动同步照片和备份吃掉的。
限速后诱导付费
不少所谓“不限量套餐”一旦流量用超,不会立刻断网,而是把你推进“龟速模式”——发条消息转半天,看视频根本别想。此时页面常弹出“提速包”提示,3元/GB、5元/3G,诱导你不断加购。有人一个月额外补了五六十,比月租还贵。
合约期与隐藏条款
有些套餐表面上便宜,但一办就得签12-24个月的合约,中途想换套餐或销号?违约金高得吓人。还有的“赠费活动”看似前几个月返10元,实则一旦忘记取消,之后会自动续订增值业务,比如彩铃、云盘会员,你不查明细根本发现不了。
流量计算方式存疑
不少人怀疑流量统计本身就有“水分”,有人做过测试,同一时间段内手机系统统计的流量使用比运营商后台显示的少10%-20%。但由于流量消耗难以逐条核对,用户往往只能认栽补缴。
被忽视的“达量限速”说明
很多宣传页用超大字体写“100G不限速”,却在角落用小字标注“达量降速至1Mbps”。真用满了之后,虽然能继续上网,但实际体验和断网没太大区别,逼得人不得不买流量包补救。
申请办理注意事项:
1、下单时请务必确保办卡人、收件人姓名一致,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正确,切勿写大致范围,勿填菜鸟驿站,否则无法配送
2、手机卡仅限本人领取认证激活,禁止转售、帮助他人代替实名制等违法犯罪行为
3、所有的卡请按照运营商要求首充话费激活,否则流量不到账!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