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也在纠结去香港玩到底该选流量多的卡,还是通话时间长的卡?去年我和朋友去香港,她买了张纯流量卡,结果需要联系酒店时发现通话根本不够用,我选了本地通话多的套餐,但刷视频时又总担心流量超标。这种尴尬真的让人头疼。
其实选卡的关键不是哪个更好,而是你的使用场景。如果你主要是刷社交、看视频,那无限流量可能更实用;如果需要频繁联系本地餐厅、酒店或商务伙伴,本地通话就更重要。根据香港通讯事务管理局2024年发布的用户消费行为报告,访港旅客中70%的人更关注数据流量,但仍有30%的用户因通话需求未满足而更换套餐。
怎么判断自己该选流量还是通话?
先别急着下单,花两分钟想想你这趟香港行程的主要活动。去年帮我爸妈选卡时,我发现他们根本不需要太多流量,反而更需要打电话联系茶餐厅和亲戚,所以我给他们选了每月2000分钟本地通话的套餐,每天打半小时电话都够用。
如果你是去旅游的,可以这样判断:
香港的运营商比如中国移动香港、3HK、CSL都提供不同类型的套餐,有些甚至支持5G漫游。根据我的经验, 优先选择能灵活升级的套餐,万一流量或通话不够用还能临时加购。
2025年有哪些新趋势要注意?
5G普及后香港的流量套餐其实变得更划算了。去年我用的是4G卡,今年测试发现同样价格能多买20%的流量。不过要注意的是,有些标榜“无限流量”的套餐其实会限速,比如用到10GB后速度降到128kbps,这基本就只能发微信了。
如果你打算多次往返香港,可以考虑季度卡或年度卡。像我这样每个月都要去一次的人,去年开始就用CSL的90日套餐,平均每月能省30港币。另外2025年预计会有更多eSIM选项,不用插卡就能切换运营商,对用双卡手机的人特别友好。
最后一个小贴士:抵达香港后再买卡通常比提前网购更便宜,机场和便利店都有卖,即插即用。 出发前先用支付宝或微信买一天国际漫游包应急,落地后再换本地卡。
你有没有试过因为选错套餐而尴尬的经历?欢迎分享你的故事!
申请办理注意事项:
1、下单时请务必确保办卡人、收件人姓名一致,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正确,切勿写大致范围,勿填菜鸟驿站,否则无法配送
2、手机卡仅限本人领取认证激活,禁止转售、帮助他人代替实名制等违法犯罪行为
3、所有的卡请按照运营商要求首充话费激活,否则流量不到账!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18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