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备去日本玩最头疼的就是上网问题了吧?我去年带爸妈去关西玩了10天,提前研究了好久流量卡,结果还是踩了坑——买了张号称”无限流量”的卡,到了第三天就开始降速,刷个地图都要转半天。后来才知道,所谓无限流量基本都是达量降速,而且不同运营商网速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现在市面上的日本sim流量卡主要分三种:预付式SIM、eSIM和随身WiFi。预付SIM最常用,像docomo、au、Softbank这三大运营商都有自己的卡,插入即用特别方便。eSIM适合新款手机,不用插卡就能激活,但我实测下来发现部分地区信号切换不太稳定。随身WiFi适合多人共享,不过得随时带着充电宝,重量也不轻。
根据日本总务省2024年发布的移动网络报告,docomo的4G/5G覆盖率能达到99.5%,但在山区还是au的信号更稳。要是你打算去北海道滑雪或者冲绳潜水, 优先选au的卡。我在富士山五合目测试过,同样位置docomo只有两格信号,au还能保持四格。
流量选择要看你的使用习惯:如果只是发微信、刷地图,每天1GB足够;但要传视频或直播, 选3GB以上的套餐。千万别信那些”无限流量”的宣传,根据日本消费者厅的规定,所有达量降速的套餐都必须在包装上明确标注限速阈值,买的时候一定要看小字说明!
这样买卡最省钱
提前在国内买好SIM卡绝对比到了日本再买便宜得多。我在羽田机场问过,同样的5GB流量卡,机场售价要贵40%左右。而且机场柜台排队超长,好不容易度假时间都浪费在办卡上太不划算了。
购买平台选择也有讲究:某宝上的卡虽然便宜,但要注意辨别真假。去年我朋友买过一张”docomo正版卡”,结果到了日本根本激活不了,最后发现是二手翻新卡。 选择官方授权店铺,最好能提供日本电气通信事业者协会的认证编码(这个编码可以在官网查询真伪)。
价格方面,2025年日本流量卡市场平均价位是:
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廉价卡会限制热门应用。我见过一张超便宜的卡,细看才发现微信视频通话要单独收费。 购买前一定要确认是否支持tethering(网络共享),如果你需要给笔记本或其他设备开热点,这个功能必不可少。
激活时间也要算准:大部分SIM卡从激活开始计算天数,而不是按自然日。比如你下午4点激活,第一天可能只剩几个小时可用。最好选择抵达当天早上就激活,这样能充分利用第一天流量。
实测网速对比与使用技巧
我在东京、大阪、京都三个城市实测了三大运营商的网速。用Speedtest应用在相同地点测试,结果挺出乎意料的:在东京市中心,docomo的5G下载速度能达到327Mbps,但在大阪心斋桥附近,Softbank的上传速度反而更稳定。
要注意的是,很多老旧手机不支持日本频段。我姑妈去年带去的国产旧手机就只能连上3G网络,网速慢得让人崩溃。 出发前先查查手机支持的频段,一般2019年后出的手机都没问题。日本主要使用Band 1/3/18/26/28等LTE频段,5G则是n77/n78频段。
使用中发现网速变慢时,可以尝试手动选择运营商:在手机设置里关闭自动选网,逐个尝试不同运营商信号。我在北海道美瑛町就靠这方法找到了稳定信号——自动连接时只有Softbank的弱信号,手动切换后居然搜到了au的满格4G。
流量监控也很重要,日本流量包超支后收费很贵。 安装流量监控应用,设置每日用量提醒。iPhone用户可以在蜂窝数据里查看各应用耗流量情况,我发现Google地图其实很省流量,10天用了不到500MB,反倒是社交媒体自动播放视频特别耗流量。
最后提醒下,日本公共场所免费WiFi其实很多,像7-11、全家等便利店都有免费网络,但需要注册邮箱验证。我在大型车站、商场都会先连免费WiFi,这样能省下不少流量。不过重要操作还是 用自己流量卡,公共网络安全系数毕竟不如移动网络。
申请办理注意事项:
1、下单时请务必确保办卡人、收件人姓名一致,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正确,切勿写大致范围,勿填菜鸟驿站,否则无法配送
2、手机卡仅限本人领取认证激活,禁止转售、帮助他人代替实名制等违法犯罪行为
3、所有的卡请按照运营商要求首充话费激活,否则流量不到账!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2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