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测对比:五款热门国际流量卡
去年帮朋友测试了市面上主流的五张国际版流量卡,分别是A卡的全球通、B卡的漫游宝、C卡的畅游全球、D卡的出境嗨和E卡的飞享全球。每张卡都实际在欧美、东南亚和日韩地区测试了7-10天,发现差别真的很大。比如在东南亚,A卡的网速能稳定在50Mbps以上,而D卡晚上高峰期连微信消息都发不出去。价格方面,B卡看起来每天25元很便宜,但实际用下来发现每天达到500MB后就会降速到128kbps,基本连地图都加载不了。
测试方法也很简单:每张卡都放在同一部手机里,在相同时间段测试网速、延迟和稳定性。特别要提醒的是,有些卡虽然宣传”全球通用”,但实际在非洲和南美部分国家的信号覆盖很差。根据国际电信联盟2024年发布的全球漫游报告,目前真正能做到全球覆盖的运营商其实不超过三家,所以选卡时一定要看清楚覆盖范围。
这里分享个实用小技巧:出发前可以先在淘宝花几块钱买一张测试卡试试网速。我去年去日本前就先试了三种卡,最后发现虽然C卡贵一点,但在新干线上都能稳定视频通话,而其他两种卡一到高速移动场景就断网。
2025年最划算的选择标准
先说 经过实测,目前性价比最高的是支持5G SA组网、带有本地流量池功能的国际版流量卡。为什么这么说?因为5G SA网络在国际漫游时延迟更低,根据GSMA协会的数据,SA组网比NSA组网的漫游延迟平均低40%左右。这意味着打视频电话更流畅,刷社交媒体加载更快。
具体怎么选?第一要看资费结构。现在比较好的方案是每天1GB高速流量+超出后不限量低速流量,这样既不用担心爆流量,又能保证基本使用。第二要看网络优先级,有些便宜卡虽然标称4G/5G,但实际上会被运营商降级到3G网络使用。第三要注意隐藏费用,比如有些卡要收开卡费,或者要求最低充值金额。
我自己现在用的是结合了本地SIM卡和eSIM技术的方案:主要数据用当地运营商的廉价流量包,同时保留一张国际版流量卡作为备用。这样既省钱又保险,去年在欧洲一个月流量费才花了不到200元。 大家可以下载一个叫”出境易”的APP,里面可以实时比较各地运营商的资费,这个工具是旅游达人们都在用的。
最后提醒下,2025年很多机场都会提供免费eSIM试用,不过通常流量只有1-2GB,适合应急使用。如果经常出国,还是 备一张靠谱的实体国际版流量卡,毕竟关键时刻还是实体卡更稳定。你们有没有用过特别划算的国际流量方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
申请办理注意事项:
1、下单时请务必确保办卡人、收件人姓名一致,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正确,切勿写大致范围,勿填菜鸟驿站,否则无法配送
2、手机卡仅限本人领取认证激活,禁止转售、帮助他人代替实名制等违法犯罪行为
3、所有的卡请按照运营商要求首充话费激活,否则流量不到账!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2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