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测过程全记录
上周我拿到了三张号称”无限流量”的壕卡,分别来自三大运营商。测试周期整整七天,每天在不同时段进行网速测试,包括早晚高峰、深夜和周末。测试设备用的是同一部支持5G的手机,测试地点覆盖了北京朝阳区、海淀区以及地铁线路。说实话,刚开始我也觉得这种卡应该就是噱头,毕竟以前用过所谓的”无限流量卡”,超过40GB就限速到128kbps,连微信消息都发不出去。
第一张卡测试结果最让人意外:标称”不限速不限量”,实际上在用到100GB后,网速从原来的300Mbps直接掉到5Mbps。虽然还能正常看视频,但下载大文件就特别慢。我特意查了条款细则,发现在第87条用小字写着”公平使用原则”,意思是达到一定用量后会被优先降速。这种隐藏条款真的太坑了,要不是实测根本发现不了。
第二张卡更离谱,说是无限流量,但每天晚上8-10点高峰期,网速连720P视频都加载不了。我连续三天在同一地点测试,结果都是这样。后来咨询客服才知道,这种卡在基站拥堵时会被优先降速,相当于花钱买了张”二等公民卡”。最气人的是,这些限制在办卡时根本没人提醒。
第三张卡表现相对好点,用了150GB后依然保持50Mbps以上的速度。但问题是信号覆盖不稳定,在地铁里经常断连。我特意带着卡坐了10号线和1号线,发现在某些站点根本搜不到5G信号。这种体验对于每天通勤的人来说实在太不友好了。
隐藏条款大揭秘
很多人不知道,所谓的无限流量卡其实都有隐藏限制。我仔细研究了这三张卡的协议条款,发现了一些共同套路:
最让我惊讶的是,这些卡的协议条款竟然允许运营商随时修改限速规则。也就是说,今天不限速不代表明天也不限速。我咨询了通信行业的专家朋友,他说这种条款在法律上是有效的,因为用户办卡时就等于同意了协议内容。
选购 与避坑指南
经过这一轮实测,我 出几个挑选无限流量卡的关键点。首先一定要问清楚限速阈值,不要相信广告上”永不限速”的承诺。根据我的经验,真正能做到高速不限量的卡,月租通常都在300元以上,那些几十块钱的所谓”壕卡”基本都有猫腻。
其次要测试本地网络覆盖。不同运营商在不同区域的网络质量差别很大。我 先办张试用卡,在自己常活动的区域测试几天。特别是要测试早晚高峰期的网速,这个时间段最能反映真实使用体验。
最后一定要仔细阅读条款细则,重点关注这些内容:
记得上次我朋友办卡时没注意看条款,用了三个月后被告知要签约两年,否则就要交违约金。这种坑真的防不胜防。现在我都养成了习惯,办任何卡之前先把条款截图保存,免得后期运营商单方面修改规则。
实测过程中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卡虽然限速,但限速后的网速仍然足够日常使用。比如降到5Mbps后还能流畅看高清视频,这种卡其实性价比更高。相反,那些号称永远不限速的卡,往往在其他方面藏着更多限制。所以选择的时候不能光看速度指标,要综合考虑实际使用需求。
申请办理注意事项:
1、下单时请务必确保办卡人、收件人姓名一致,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正确,切勿写大致范围,勿填菜鸟驿站,否则无法配送
2、手机卡仅限本人领取认证激活,禁止转售、帮助他人代替实名制等违法犯罪行为
3、所有的卡请按照运营商要求首充话费激活,否则流量不到账!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2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