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套路让你不知不觉多花钱
去年我表弟办了一张号称”100GB不限速”的电信大流量卡,结果第一个月话费就超了80多块。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帮他仔细研究了下套餐细则,才发现里面藏着不少猫腻。最坑人的就是所谓的”达量降速”条款,表面上写着不限量,但实际上用到一定量后网速直接降到128kbps,连微信消息都发不出去,逼得你不得不购买加速包。
还有更隐蔽的套路是”优先级限制”。根据电信内部流出的资料,很多低价大流量卡的用户在网络繁忙时段会被限速,虽然合同里写着”不限速”,但小字注释里却注明”网络拥塞时可能降速”。我实测过不同时段的速度,晚上8-10点高峰期,网速真的会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另外要注意的是”定向流量”的文字游戏。很多套餐宣传的100GB流量里,可能只有20GB是通用流量,剩下的都是指定App的定向流量。如果你不小心用了其他应用,就会触发套餐外流量,按5元/GB收费。我有个朋友就中过这招,看视频时跳出个广告点击了一下,当月就多扣了30块钱。
如何避开这些消费陷阱
首先要学会看透套餐宣传的本质。别被”百GB大流量”这样的字眼迷惑,一定要问清楚三个关键点:通用流量有多少、达量降速阈值是多少、网络优先级如何。根据我的经验,最好选择明确标注”不限速”阈值的产品,比如40GB内不限速的套餐就比模糊宣传的”百GB流量”实在得多。
大家在办理前先用纸笔算一笔账。把每个月的实际用量统计一下,看看自己到底需要多少通用流量。我通常 朋友先查看运营商App里的历史用量统计,再在这个基础上增加20%的缓冲量。这样选套餐时就不容易被忽悠办理超出实际需求的高价套餐了。
最重要的是要养成定期查看账单的习惯。我现在每周末都会花5分钟时间核对本周的流量使用情况,发现异常立即致电客服查询。上个月就及时发现了一笔莫名的”视频加速包”费用,经过投诉后运营商退还了款项。据消费者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电信增值业务投诉中,有30%都是用户未主动开通的收费项目。
记得办理后要保存好电子合同和宣传页面截图。之前有个读者就是靠当时截图的宣传页面,成功投诉了”达量不限速”宣传与实际不符的问题,最后获得了补偿。现在运营商都会在宣传页面的小字里做各种免责声明,所以保存证据特别重要。
如果你已经不小心踩坑了,别着急,可以直接拨打10000号要求查询具体扣费原因。根据电信条例,运营商有义务明确告知每笔费用的计费依据。我上次帮朋友投诉时,就是要求客服明确指出达量降速的具体条款在合同中的哪一页哪一条,最后对方不得不承认宣传存在误导成分。
申请办理注意事项:
1、下单时请务必确保办卡人、收件人姓名一致,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正确,切勿写大致范围,勿填菜鸟驿站,否则无法配送
2、手机卡仅限本人领取认证激活,禁止转售、帮助他人代替实名制等违法犯罪行为
3、所有的卡请按照运营商要求首充话费激活,否则流量不到账!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