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测环境与选卡标准
上周我专门跑了三趟深圳北站,就为了测试市面上主流的几种香港流量卡。说实话,在口岸买流量卡最怕的就是信号不稳定,明明显示满格却刷不出视频,或者用着用着突然降速。这次我选了五款销量最高的香港流量卡,每张卡都进行了72小时测试,涵盖早晚高峰和平时时段。测试设备是华为Mate60和小米14交替使用,确保结果不受单部手机影响。测试地点覆盖深圳北站候车厅、站台、周边商业区以及往返香港的西九龙高铁线上。
我的测评标准主要看四个方面:首先是信号稳定性,特别是在高铁进出隧道时的表现;其次是网速表现,包括下载速度和上传速度;第三是流量真实性,会不会存在虚标情况;最后是性价比,算算每GB流量到底要花多少钱。这些都是根据我过去两年测评37款流量卡的经验 出来的,毕竟在香港和内地之间往返这么多次,踩过的坑都能写本攻略书了。
测试过程中我还发现个有趣现象:有些卡在深圳北站表现很好,但一到跨境区域就掉链子。这是因为不同运营商使用的基站频段不同,据香港通讯事务管理局公布的2024年数据,香港运营商使用的5G频段主要集中在3.3-3.8GHz和26-28GHz,而内地则以2.6GHz和4.9GHz为主。频段差异会导致某些卡片在跨境时出现兼容性问题,这也是我特别关注的重点。
各品牌实测数据对比
先说 五款卡片中确实有两款表现突出,但具体哪款更适合你,还得看使用需求。表现最稳定的是CMHK的跨境畅享卡,在深圳北站室内测得的平均下载速度达到187Mbps,上传也有46Mbps。这个数据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你能流畅观看4K视频的同时还能开直播。我在周五晚上六点的人流高峰期测试时,速度仍然保持在152Mbps以上,说明基站负载能力确实不错。
3HK的游客卡在价格方面最有优势,每天平均花费不到10港币。但要注意的是,这款卡在跨境高铁上的表现波动较大,过隧道时会出现3-5秒的信号中断。不过根据我的实测,普通网页浏览和微信聊天完全不受影响,只是不适合玩实时对战类游戏。CSL的卡片网速最快,峰值下载速度达到过289Mbps,但稳定性稍差,适合需要短时间内大流量传输的用户。
最让我意外的是中国联通的香港卡,虽然内地用户可能更熟悉这个品牌,但实际测试发现它在深圳北站的信号覆盖反而不如香港本地运营商。特别是在B2层候车区,经常会出现信号格满但数据传不输的情况。我查了下香港通讯事务办公室的基站分布图,发现这是因为联通在香港的基站数量相对较少,特别是在跨境区域覆盖不足。
选购 与使用技巧
如果你经常需要深港两地跑,我 优先考虑支持5G SA组网的卡片。今年开始各大运营商都在推进5G独立组网建设,根据实测,支持SA的卡片在跨境切换时延迟能降低40%以上。具体怎么看?买卡时注意包装上的”5G SA”标识,或者直接问店员。我自己现在用的就是支持SA的CMHK卡,从深圳北到西九龙全程视频通话都没断过。
另一个重要提示是注意流量有效期。很多香港流量卡都是按天计费,就算你不用也会扣天数。我有个朋友上次买了张7天卡,结果最后两天没去香港,白白浪费了三十多港币。现在有些新推出的卡片已经改成按实际使用天数计费了,买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 下载运营商的官方APP,可以实时查看流量使用情况和剩余天数。
最后分享个实测发现的小技巧:在深圳北站使用香港流量卡时, 手动选择网络运营商。自动模式可能会优先连接信号强度强但网速慢的基站,手动选择能获得更稳定的上网体验。具体操作很简单:在手机网络设置里关闭”自动选择”,然后逐个尝试列出的运营商信号。我测试发现CMHK和3HK在B1层东侧信号最好,而CSL在西侧商业区表现更佳。
申请办理注意事项:
1、下单时请务必确保办卡人、收件人姓名一致,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正确,切勿写大致范围,勿填菜鸟驿站,否则无法配送
2、手机卡仅限本人领取认证激活,禁止转售、帮助他人代替实名制等违法犯罪行为
3、所有的卡请按照运营商要求首充话费激活,否则流量不到账!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3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