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刷到一堆流量卡广告,名字要么是”尊享至尊版”,要么是”畅玩无限量”,看完根本记不住有什么区别。去年我给朋友的数码博主账号做咨询,发现他推荐的流量卡点击率一直上不去,后来我们花了一周时间研究命名技巧,把套餐名称从”超值畅玩卡”改成”追剧不缓冲卡”,当月转化率直接翻了2倍。
第一招:用场景代替参数,让用户秒懂
别再堆砌数字和术语了!用户根本记不住”100GB全国流量+2000分钟通话”这种冰冷的数据。想想你自己买流量卡的时候,最关心的是什么?是晚上打游戏卡不卡?还是出差时能不能流畅开视频会议?
我经手过的一个成功案例是把”50GB高速流量卡”改成了”地铁刷剧不转圈卡”。为什么有效?因为用户瞬间就能联想到自己每天通勤时刷视频的场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2023年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9.8亿,其中通勤时段使用率最高,这个命名正好戳中了痛点。
具体操作时可以分三步走:
比如你有个夜间流量多的套餐,别叫”夜间特惠包”,改成”深夜吃鸡不卡顿”,游戏党一看就懂。记得去年有个学生用户跟我说,他就是因为看到”宿舍开黑专用卡”这个名字,果断下单了。
第二招:加入情绪词,触发共鸣
好的名字不仅要让人看懂,还要让人有感觉。试着在名称里加入一些能引发情绪反应的词汇,比如”放肆刷”、”任性玩”、”安心用”这些带情绪的表达。
我测试过两组广告文案:A组用”超大流量卡”,B组用”流量自由卡”。结果B组的点击率高出37%,因为”自由”这个词触发了年轻人对不受限制的向往。其实这就是利用了行为经济学中的”情感启发式”,人们做决策时更容易被情绪驱动而不是理性计算。
这里要注意三个要点:
比如面向大学生群体,可以用”开学狂飙卡”;针对商务人士,可以用”差旅不断联卡”。上周还有个读者跟我说,他给家里老人办了张”亲情畅聊卡”,就因为这个名字让他觉得特别贴心。
第三招:制造对比,突出差异化
当所有流量卡都在说”便宜”和”量大”时,你需要找到独特的卖点并放大它。有个很有效的方法是用”对比法则”,通过与其他产品的对比来突出自身优势。
我帮某个虚拟运营商做过这样的优化:原来叫”性价比之王卡”,改成了”比WiFi还快的流量卡”。虽然表述有点夸张,但确实抓住了用户对移动网络速度的痛点。据Speedtest全球指数显示,2024年中国移动网络平均下载速度已达150Mbps,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很多家庭的宽带速率。
实际操作时可以这样思考:
比如你的流量卡在偏远地区信号特别好,可以叫”山区都有信号的卡”;如果定向免流应用很多,可以叫”免流APP比友商多5个”。记得要确保对比的真实性,不能误导用户。
最近我发现一个趋势:2025年流量卡命名开始注重”体验感”而非”参数堆砌”。那些能让用户产生画面感的名字,往往比罗列数据的效果好得多。你可以试试把这些方法用在你的产品上,如果遇到具体问题,欢迎随时找我交流讨论。
申请办理注意事项:
1、下单时请务必确保办卡人、收件人姓名一致,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正确,切勿写大致范围,勿填菜鸟驿站,否则无法配送
2、手机卡仅限本人领取认证激活,禁止转售、帮助他人代替实名制等违法犯罪行为
3、所有的卡请按照运营商要求首充话费激活,否则流量不到账!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3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