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你的香港电话卡突然没流量了
去年帮朋友处理香港旅游卡问题时发现,明明买了包含流量的套餐,结果第三天就收到运营商短信说流量用尽。仔细一查才发现,他买的所谓”无限流量”卡其实每天超过500MB就会降速到128kbps,这种速度连微信消息都发不出去。
香港电讯管理局2024年发布的消费者指引{:rel=”nofollow”}就提到,市面上40%的预付卡存在流量描述不清晰的问题。最常见的有三种套路:
我自己的经验是,每次去香港都会带两台手机,一台用本地卡一台用香港卡。有次用香港卡开了10分钟热点给笔记本收邮件,结果直接被扣了200MB流量,相当于基础套餐的1/5。
2025年最新避坑指南
根据香港消委会最新发布的2025年通讯服务消费提示{:rel=”nofollow”},选择电话卡时一定要确认这三个关键点:
流量计算方式
现在很多卡采用”动态优先级”计算,白天8-18点使用流量会计入优先额度,这个额度用完后虽然不会断网,但网速会降到连地图都加载不出来的程度。 购买前直接致电运营商客服,问清楚每天/每周/每月的高速流量具体是多少GB。
跨境流量陷阱
最坑的是中港两地通用的卡,看似方便实则暗藏玄机。有人在深圳口岸买了张”中港无限流量卡”,结果回到内地使用才发现,所谓无限流量只限香港地区,在内地使用每天只有100MB高速流量。
余额有效期
预付卡的最大坑点是余额有效期。很多用户不知道,即使卡内还有余额,如果超过90天没有充值,号码会被直接回收,剩余话费一分不退。 设置手机日历提醒,每两个月充一次最小额度的套餐保持号码活跃。
记得上次帮一个读者看他的账单,发现他买的月费套餐竟然包含”隐藏扣费项目”——每月自动扣除15港元的”号码保留费”,而这项收费在销售时根本没有提及。后来根据电管局规定成功追回了半年多的冤枉钱。
购买时一定要问的三个问题:
如果你已经中了流量陷阱,立即致电运营商客服要求提供详细的使用明细。根据个人资料(私隐)条例,运营商必须提供过去6个月的详细使用记录,这往往是发现异常扣费的最直接方式。
申请办理注意事项:
1、下单时请务必确保办卡人、收件人姓名一致,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正确,切勿写大致范围,勿填菜鸟驿站,否则无法配送
2、手机卡仅限本人领取认证激活,禁止转售、帮助他人代替实名制等违法犯罪行为
3、所有的卡请按照运营商要求首充话费激活,否则流量不到账!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4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