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测五款热门流量卡,这张性价比最高
去年帮朋友测试了十几张国外无限流量电话卡,发现有些卡号称无限流量,实际用个10GB就开始降速到2G时代,刷个朋友圈都要转半天。今年我们又实测了2025年最火的五张卡,从网速、覆盖范围到隐藏条款全给你扒明白了。
先说说为什么推荐这张A卡:在欧美地区实测下载速度稳定在50-100Mbps,看4K视频完全不卡顿。最重要的是它没有像某些卡那样玩文字游戏
测试方法也很简单:我们同时在伦敦、东京、纽约用五部手机分别插入五张卡,连续72小时测试不同时段网速。为了避免偶然性,每个地点都选择了市中心、郊区和地铁站三种场景。最坑的是某品牌卡,白天网速还行,一到晚上高峰期就直接掉到3G水平,视频通话根本没法用。
这里要提醒注意:所谓”无限流量”通常都有公平使用条款。比如B卡写着无限流量,但小字注明每月超过20GB后运营商有权降速。而A卡明确写明了50GB内不降速,这对大多数旅行者完全够用
怎么选卡不踩坑?记住这三点
看明白覆盖国家清单
有些卡写着”全球通用”,但仔细一看小字:南极和非洲部分国家不支持。我去年在冰岛就吃过亏,买了张号称覆盖欧洲的卡,结果到了雷克雅未克直接没信号。现在学聪明了,一定要查清楚运营商官方覆盖地图(比如Vodafone和Orange的官网都有详细国家列表),特别是如果你要去一些冷门目的地。
直接找运营商官网确认,比如Vodafone的预付费卡在官网明确列出了180个支持国家(nofollow)。千万别信某些第三方卖家说的”全覆盖”,他们说的覆盖可能只是能打电话不能上网。
小心隐藏的限速条款
这就是最坑的地方!很多卡用超大字体写着”UNLIMITED DATA”,但你要点开那个小得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条款说明,才发现写着”前10GB高速,之后降速到1Mbps”。1Mbps是什么概念?大概就是勉强能发微信消息,但想传原图都要等半分钟。
实测发现最老实的是A卡,直接在主页面写明”50GB高速流量,之后降速到5Mbps”
考虑网络优先级
这个可能有点专业但很重要:同样都是4G网络,本地运营商的客户网络优先级高于漫游用户。什么意思?就是当网络拥堵时,你的网速可能会比本地用户慢。我们在东京新宿站晚高峰实测,同一运营商网络下,本地SIM卡速度保持在45Mbps,而漫游卡掉到了12Mbps。
所以选卡时要找那些和当地主流运营商有深度合作的,比如A卡背后是 Deutsche Telekom 集团,在欧洲就直接接入T-Mobile网络,优先级自然高很多。去年我在慕尼黑啤酒节现场测试,人山人海中还能保持20Mbps的速度,而同行的朋友用的某廉价卡早就断网了。
实测场景:旅游、出差、留学该怎么选
短期旅游(7-14天)
要是就去欧洲玩十天左右,真的没必要追求所谓的无限流量卡。实测发现大多数人每天用不了2GB流量
推荐选择15天10GB左右的套餐,价格通常在200-300元之间。特别注意:有些卡虽然便宜但每天有500MB流量上限,超了就直接断网,第二天才恢复。这在找路的时候特别要命,我们在大阪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导航突然断线差点迷路。
商务出差
经常要开视频会议的话,对网络稳定性要求就高了。实测发现机场卖的临时卡最不靠谱,看着便宜但网络优先级最低。 选择支持5G的卡,虽然贵一点但值得
还要注意多设备共享功能:有些卡支持热点共享有些不支持。上次在柏林参展,同事的卡就不能开热点,最后只好用我的手机当路由器,一天就把电量耗光了。现在学聪明了,直接找明确写着”允许热点共享”的卡,虽然贵20%但方便太多。
长期留学
要是去留学待好几个月,反而不 用这种国际流量卡。算笔账就知道:一张30天的国际卡要300元左右,而当地运营商的月租套餐可能只要一半价格。比如在法国,Orange的每月40GB套餐才20欧元,比国际卡划算多了。
但刚到的第一周确实需要过渡方案,这时候推荐买支持eSIM的国际卡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42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