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卡和流量包到底有什么区别?
去年我和朋友去香港玩,她直接开了国际漫游流量包,而我提前买了张本地SIM卡。结果三天下来,她花了120多块钱,网速还时好时坏;我只用了38港币,网速稳定还能打电话。这种差距让我意识到,很多游客根本分不清这两种方式的区别。
先说说物理SIM卡吧。香港的便利店和电信门店都能买到,比如中国移动香港、3香港、CSL这些运营商都有旅游卡。价格从38港币到128港币不等,通常包含3-10天的无限流量,还有些本地通话时间。好处是网速快、稳定性强,适合需要大量上传照片视频的人。缺点是得换卡,如果你是双卡手机还好,单卡手机就得把内地卡取下来,可能会错过重要电话。
流量包就简单多了,直接通过内地运营商购买。移动、联通、电信都有港澳台流量包,按天计费,每天20-30块钱不等。最大的优点就是方便,不用换卡,落地自动生效。但网速会被限流,高峰期刷视频经常卡顿。根据香港通讯事务管理局2024年的报告,本地SIM卡的平均网速比国际漫游快40%左右。
如果你只是去1-2天,发发微信、看看地图,流量包确实更方便。但要是停留3天以上,或者需要直播、视频会议,本地SIM卡绝对是性价比之王。我后来去香港都习惯买张SoSIM(屈臣氏旗下电讯品牌),33港币50GB流量用10天,比流量包便宜不止一倍。
2025年最新实测对比
今年初我又去了趟香港,特意同时测试了两种方式。中国联通的港澳台流量包是25元/天,降速阈值1GB;而我在7-11买的3香港旅游卡要48港币,包含5天无限流量。实测发现在尖沙咀、铜锣湾这些热门区域,本地卡的下载速度能达到75Mbps,而流量包只有32Mbps。
网速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资费方面更要仔细算账。以5天行程为例:
也就是说,多花5分钟换卡能省下一顿茶餐厅的钱。不过要注意的是,有些廉价旅游卡会在深夜时段降速,购买时一定要看细则。香港消委会最近就提醒游客,要选择标明”全日高速”的套餐。
设备兼容性也是个问题。如果你是旧款手机,可能不支持香港的某些频段。 出发前先查查手机是否支持n78、n79这些5G频段。去年我朋友用的旧iPhone就只能连4G网络,虽然不影响使用,但速度确实打折扣。
怎么选最适合你的方案
看使用场景最重要。我整理了个简单粗暴的选择标准:
特别注意2025年新变化:香港政府要求所有预付卡实名登记,买卡时要带通行证或护照登记。不过别担心,店家会帮你搞定,全程不用5分钟。反而流量包有个隐藏优势——不需要任何登记,即买即用。
支付方式也要考虑。流量包直接从话费扣款,而本地卡要用现金或八达通支付。去年我在庙街夜市买个卡,店家只收现金,差点因为没带够港币错过优惠。 提前换些港币,虽然大部分店现在也支持支付宝了。
最后提醒个小细节:无论是哪种方式,都要提前开通。流量包最好出发前在内地就买好,落地生效。本地卡虽然随处可买,但机场门店价格会比市区贵30%左右。我通常都是到市区酒店后,再去附近的屈臣氏或百佳超市买,选择多还经常有促销。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42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