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选卡不踩坑?
刚来中国的外国朋友最头疼的就是上网问题——语言不通、政策不熟、套餐眼花缭乱,随便买张卡可能月底就欠费停机。去年我帮来北京留学的德国朋友马克选卡,他原本买的预付卡三天就用完流量,后来换了月租卡才发现本地流量和全国流量区别这么大!
选卡首先要看使用场景。如果你是短期旅游(7-15天), 选旅游专用卡,比如中国联通推出的”境外游客卡”,支持中英双语客服,即插即用不用实名。但要是留学或工作定居,就得办正规实名卡,虽然要带护照去营业厅,但长期来看更划算。
流量类型要特别注意!很多卡会写”30GB流量”,但可能分成:
我 优先选全国流量占比高的套餐,毕竟谁也不想出差时突然没网。
资费陷阱要当心!有些卡宣传”月租19元”,但小字写着”首月优惠,次月起39元”。最好直接去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官网查英文版资费说明,或者用他们的官方APP实时查询余额。根据工信部2024年发布的通信服务质量报告{:rel=”nofollow”},境外用户投诉最多的问题就是”套餐资费不透明”。
2025年最新套餐对比
今年三大运营商都升级了涉外套餐,我把最新政策整理成实操 先说说中国移动的”Welcome Card”,特别适合短期停留人群——不需要实名登记,在机场自动贩卖机就能买。但要注意这是纯流量卡,不能打电话发短信,适合双卡手机用户。
中国联通的”Joy Card”支持5G漫游,最大亮点是包含国际长途时长。我美国同事上个月办了这个卡,100元套餐含20GB全国流量+100分钟国际通话,她直接用来打回美国办公室。不过联通在偏远地区信号可能弱些,如果要去西藏、青海等地旅游, 多带张电信卡备用。
中国电信的”Hello China”卡在稳定性上表现最好,根据中国通信院测试数据{:rel=”nofollow”},其网络延迟比同类产品低15%。特别适合需要视频会议远程工作的数字游民,但套餐价格相对较高,200元档才包含国际漫游服务。
性价比之王其实是校园卡!很多大学附近的营业厅有学生优惠,比如北大周边的移动营业厅,凭学生证办卡月租只要29元(含20GB全国流量+200分钟通话)。非学生也可以试试——我澳洲朋友去年用墨尔本大学学生证在复旦大学附近成功办理,运营商其实不会严格核实外国学生证真伪。
最后提醒个小技巧:买卡时一定要问清楚”达量降速”规则。有些卡说”无限流量”,但用到40GB后速度会降到128kbps,连微信图片都加载不了。最好选择”达量后付费”模式,虽然超支可能多花钱,但至少不会突然断网。
申请办理注意事项:
1、下单时请务必确保办卡人、收件人姓名一致,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正确,切勿写大致范围,勿填菜鸟驿站,否则无法配送
2、手机卡仅限本人领取认证激活,禁止转售、帮助他人代替实名制等违法犯罪行为
3、所有的卡请按照运营商要求首充话费激活,否则流量不到账!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4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