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来香港那会儿,我觉得办张本地流量卡应该很简单。结果三个月里换了五张电信卡,光是买卡的钱就花了小一千。最夸张的是有个月,我同时养着两张卡,一张是流量用完了但月租还没到期,另一张是急着上网新办的。后来跟本地朋友聊天才知道,香港的电信市场特别复杂,光是运营商就有十多家,每家还有不同的储值卡和月费计划。比如我买的第一张卡,店员说每月50GB流量够用,结果我正常使用不到两周就限速了。后来研究才发现,所谓的50GB里只有20GB是高速流量,剩下的都是低速流量,刷个视频都要缓冲半天。
第二次换卡时,我特意选了家知名运营商的卡。没想到信号问题更让人头疼。我在铜锣湾的咖啡馆里明明显示满格信号,可就是打不开网页。后来在香港通讯事务管理局的官网查到,不同运营商在不同区域的信号覆盖确实存在差异。有次去南丫岛玩,朋友的卡信号满格,我的却完全没信号,最后只能开热点共享。经过这几次教训,我现在选卡前都会先查清楚运营商的覆盖地图,特别是常去的几个区域。
流量虚标问题最让人恼火
资费陷阱防不胜防
怎么选对香港流量卡
经过这么多次换卡经历,我总算摸出点门道。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使用需求:是长期居住还是短期旅游?主要用在哪些区域?平时用流量做什么?像我这样需要经常视频会议的人,就得优先考虑高速流量多的卡。如果是游客,可能更关注短期套餐和国际漫游功能。 可以先买张短期卡试用,满意再转月费计划。
看懂流量套餐的秘诀
现在我会仔细研究流量构成,把流量分成几类来看:高速流量、全速流量、闲时流量、社交媒体专属流量。比如我目前在用的这张卡,每月有30GB全速流量,用完后的限速还能保持在5Mbps,这个速度至少能保证正常使用。根据消委会的调查,香港用户平均每月使用15-20GB流量,但如果你经常看视频,这个数字可能要翻倍。
选择运营商时,别光看价格。要综合考虑信号覆盖、客户服务和套餐灵活性。我发现在地铁沿线,某些虚拟运营商的信号会比主流运营商差很多。有次在中环站等朋友,就因为信号太差收不到微信,白白等了半小时。现在我会先下载运营商的覆盖地图,对照自己常去的区域做选择。
这些细节一定要确认
如果你也打算来香港用流量卡,不妨先花时间做做功课。毕竟选对了卡,能省下不少钱和麻烦。最近我又发现几个新出的套餐,正在考虑要不要再换一次,如果你有好的使用经验,欢迎分享给我!
申请办理注意事项:
1、下单时请务必确保办卡人、收件人姓名一致,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正确,切勿写大致范围,勿填菜鸟驿站,否则无法配送
2、手机卡仅限本人领取认证激活,禁止转售、帮助他人代替实名制等违法犯罪行为
3、所有的卡请按照运营商要求首充话费激活,否则流量不到账!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9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