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收费模式有哪些?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流量卡都采用“月租费+套餐外流量费”的模式。但这只是基础,细分下来还有几种常见玩法:
按月预付:这是最主流的形式。你先支付一个固定的月租费,获得套餐内包含的通用流量、定向流量和通话时长。如果用超了,再按套餐外的标准收费,通常是5元/GB或3元/GB,现在很多卡还采用了“达量降速”的方式,即用超后不收费,但网络速度会大幅降低。
季度/年度套餐:这种卡通常需要你一次性支付3个月或1年的费用。平均算下来,每个月的单价往往会比月付套餐便宜不少,适合需求稳定、不想每月操心续费的用户。
按时长或流量即时扣费:这种比较少见,通常是一些物联网卡或境外旅行卡采用的模式。你需要先往账户里充值,然后用的过程中实时扣除余额,用完即停。
这是最容易产生“隐形消费”的地方,一定要分清楚。
定向流量:也叫专属流量,只能用于指定的App,比如抖音、微信、爱奇艺等。你刷这些App时消耗的就是定向流量,一般不会扣通用流量的额度。但要注意!这些App内的广告、弹幕、直播、第三方链接等产生的流量,通常不属于定向范围,会消耗你的通用流量。
通用流量:这是“硬通货”,可以在任何App、任何网络操作中使用。一旦定向流量用完,或者你的操作不在免流范围内,就会立刻开始消耗通用流量。
小心这些隐藏的收费陷阱
基础功能费:有些卡月租看起来极低,但可能默认开通了来电显示等功能,每月会固定扣除5-10元的功能费,这笔钱不会包含在宣传的月租里。
流量结转规则:不是所有套餐的流量都能结转到下个月。很多优惠套餐明确规定了“当月有效、过期作废”,你没用完的流量就直接清零了。
限速限制:很多所谓“无限流量卡”其实大有文章。通常会在你每月使用达到一定量(比如40GB或100GB)后,强制将你的网速从5G降到4G甚至3G水平,虽然还能上网,但体验会断崖式下跌。
选择流量卡时,别光盯着月租价格和流量总数看,一定要仔细阅读套餐说明里的每一行小字,搞清楚收费结构、流量类型和所有限制条件。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