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就是你买了100GB的流量,可能实际能用到的只有70GB,甚至更少。那30GB+就被“偷吃”了。运营商管这个叫“合理损耗”或“计算方式不同”,但对用户来说,就是实打实的吃亏。
虚量是怎么产生的?
虚量可不是凭空发生的,背后有几个常见操作:
计算单位猫腻:厂家喜欢用1024进制来算1GB,但有些运营商按1000进制算。你买100GB,理论上就直接“少”了24GB。
后台跑流量:就算你手机放一边不用,系统更新、APP后台同步、推送通知都在默默消耗流量,这些全算在你头上。
达量限速:很多卡说是“无限流量”,但用到一定量后,速度直接降到128Kbps,连刷个文字都卡,这流量基本等于废了。
怎么判断自己的卡虚不虚?
别光听商家吹,自己动手测一测最靠谱:
手机自带统计:在设置-蜂窝网络里看看流量使用情况,对比一下卡后台的数据,差距太大就有问题。
一键测速APP:用Speedtest或花瓣测速这类工具,跑个速,如果速度正常但流量掉得飞快,大概率是虚了。
挂下载测消耗:找个稳定网络环境,用手机下载个大文件(比如1GB的电影),看看后台统计消耗了多少流量。如果显示用了1.5GB,那虚标就没跑了。
遇到虚量卡怎么办?
先别急着扔,试试这几招:
找客服对质:直接联系运营商客服,把你测试的证据甩过去,要求他们给个说法。态度强硬点,有时候他们会给补偿流量或换卡。
工信部投诉:如果运营商踢皮球,直接上工信部官网提交申诉。这是大招,非常管用,运营商最怕这个。
拔卡保平安:对于那种虚标超过30%的卡,基本就是坑,果断停用换别家。2025年了,靠谱的纯流量卡选择多得是,别在一棵树上吊死。
2025年怎么选不虚的卡?
买新卡之前,多做功课能避开很多坑:
看用户真实评价:别光看商品详情页,多翻翻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反馈,尤其是那些长期使用的测评。
问清结算方式:买之前直接问客服,“这卡是动态流量还是静态流量?按1000算还是1024算?”敢含糊其辞的直接pass。
选择大运营商:尽量选直接和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合作的品牌,二道贩子们的卡虚标概率更高。
月初测速:新卡拿到手,别急着用太多。月初先测试一下,发现问题还能及时退换。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0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