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反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一点:宣传中明明写明“免流”的直播App,在实际使用中却产生了高额的套餐外流量。这并非个例,在各大投诉平台和社交论坛上,类似的案例从2024年底开始涌现,并持续到2025年。
“免流”标识形同虚设:用户反映,在打开直播App时,手机右上角确实显示了“免流”标识,但后台的流量统计却显示专属流量池并未减少,而通用流量却在飞速消耗。
流量扣费不透明:最让用户困惑的是,流量明细中无法清晰查到这部分流量究竟用在了哪里,只看到“套餐外流量”的扣费账单悄然出现。
客服解释难以服众:针对用户的投诉,客服通常给出的解释是“直播中的弹幕、评论、广告以及主播切换画面等环节不属于免流范围”。但用户认为,这些环节所消耗的流量微乎其微,与高额的扣费完全不成正比。
“偷流量”的技术疑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通信行业技术人员分析,问题可能出在“免流”技术的实现方式上。
流量校验策略:大王卡的免流服务大多采用“识别Host+URL”的技术。如果直播App中的某些内容(如第三方广告、外链视频、在线互动礼物等)没有被成功识别并纳入免流范围,其产生的流量就会默认消耗用户的通用流量。
网络连接稳定性:在4G/5G与Wi-Fi切换,或者网络信号不稳定的情况下,“免流”通道可能会发生中断,导致一小部分流量“逃逸”到计费流量中。对于长时间观看直播的用户,这些细小流量的累积效应十分惊人。
2025年运营商的回应与用户对策
面对愈演愈烈的投诉潮,运营商在2025年初发布了一份官方说明,承认部分“互联网App在技术适配方面存在复杂性”,承诺优化免流识别能力,并 用户:
随时查询流量详情:通过官方App实时监控通用流量和专属流量的消耗情况。
开启流量封顶服务:为避免产生巨额欠费, 用户主动设置每月流量消费上限。
及时投诉反馈:遇到异常扣费,立即通过官方渠道投诉,并要求核查流量明细。
许多用户对此回应并不买账,认为运营商将责任推给了“技术复杂性”,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免流规则不透明的问题。目前,已有用户组织起来,准备向消费者协会集体反馈,要求运营商给出更明确的免流规则解释和彻底的解决方案。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07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