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些被不法分子动了手脚的电话卡。它们通常被用来进行电信网络诈骗、发送垃圾短信、注册虚假网络账号等违法犯罪活动。这些卡根本不是什么“优惠套餐”,而是黑灰产的作案工具。
它们从哪儿来的?
来源主要有这么几个:
“实名不实人”的电话卡:犯罪分子通过购买、诱骗甚至盗用他人的身份信息办理电话卡,导致卡的实际使用者与登记信息完全对不上。
物联网卡违规流入市场:原本用于共享单车、自动售货机等设备的物联网卡,被不法分子套出来,插在手机上个人使用,规避了严格的实名制监管。
境外诈骗团伙使用的虚拟号段:很多境外打来的诈骗电话,显示的却是国内的号码,这些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潜入国内的虚拟号段,追踪起来极其困难。
危害有多大?你可能正在被利用
别觉得这事离自己很远,危害其实就在身边。
你是最终的受害者:这些卡绝大部分最终用途就是诈骗。你可能接到冒充客服、公检法的诈骗电话,或者收到带有钓鱼链接的垃圾短信,一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造成财产损失。
你的身份可能被冒用:如果你的身份证件曾经遗失,或者在不正规的APP上上传过身份证照片,你的信息很可能已经被用来办理了这种“犯法流量卡”。一旦案发,警方首先找到的可是你本人,就算最后能说清楚,也惹来一身麻烦。
成为犯罪“帮凶”而不自知:有人会以“高价租用”或“免费送礼品”为诱饵,向你借用身份证办卡或者直接收你的电话卡。你以为占了便宜,实际上你的卡可能正在被用于诈骗,无形中成了犯罪链条的一环。
2025年了,如何识别和防范?
现在工信部和运营商都在严厉打击,但咱们自己也得提高警惕。
坚决不出租、出售、出借自己的电话卡和身份证:这是底线,无论对方给多高的价钱或者多好的礼物,都绝对不能答应。这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社会责任。
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在陌生网站、APP填写个人身份信息,特别是手持身份证的照片。身份证复印件一定要注明“仅供XX用途使用”的水印。
定期查询名下的电话卡:通过运营商APP或“一证通查”服务,查查自己身份证下到底办了几张电话卡,一旦发现不是自己办理的,立刻向运营商投诉注销。
警惕“地推”送礼和网络兼职:那些摆个摊点让你“扫码送礼物”、“办卡返现金”的,或者网络兼职中让你“代发短信”、“代注册账号”的,很可能就是在套取你的信息或利用你的号码从事非法活动。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12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