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随便打开一个电商平台或者短视频直播间,9.9元100G、29.9元无限量的流量卡广告简直多到刷不完。有人说这行业已经卷成“白菜价”,但其实背后的玩家早就换了好几轮。最早是虚拟运营商试水,后来三大运营商亲自下场搞互联网套餐,现在连民营资本和电商平台都挤进来贴牌定制。
根据最新数据,2024年国内流量卡用户规模已经突破3亿,而2025年这个数字预计会再翻一番。有意思的是,除了年轻人群体,50岁以上的银发用户增速竟然排到第一——毕竟短视频和微信视频通话没有流量真的玩不转。
2025年产业升级:eSIM和5G-A正在改写规则
别看现在流量卡还在拼价格,技术层面早就暗潮涌动了。eSIM卡普及速度比想象中快得多,现在很多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甚至笔记本电脑都支持eSIM一号双终端。用户不用拔卡插卡,扫码就能秒换运营商——这对传统物理SIM卡流量套餐简直是降维打击。
另一个变量是5G-A网络(5.5G)的商用化。2024年下半年开始,多个城市已经启动万兆网络试点,这意味着 可能出现“按速率分级付费”的流量套餐。比如同样1GB流量,普通速率卖1块钱,但要是想抢演唱会票或者秒杀商品,高价买高速通道流量包可能会变成新刚需。
行业隐形战场:物联网卡正在爆发
很多人以为流量卡只是人用,其实物联网卡才是真正闷声发财的领域。2023-2025年期间,车联网、智能家居、工业传感器这些场景消耗的流量增速比个人用户高至少三倍。
举个例子,现在一台智能汽车每年至少吃掉200GB以上的流量(地图更新、车载娱乐、路况数据同步),而一个普通用户每月平均用量还不到30GB。运营商们早就悄悄调整策略:把个人流量卡当引流产品,利润重点转向ToB的物联网卡业务。
用户最常踩的三大坑
虽然流量卡便宜,但投诉率一直居高不下。最常见的套路包括:
最近工信部已经开始专项整治,要求所有流量卡宣传页面必须明确标识速率、合约期和归属地规则。
三年:虚拟运营商可能迎来洗牌
目前市场上至少有200多家企业在做流量卡业务,但其中80%其实都是租用三大运营商网络资源的虚拟运营商。从2025年开始,运营商普遍提高了网络资源批发价,小玩家利润空间被压到几乎为零。
业内预测,到2027年还能存活的虚拟运营商不会超过20家——要么是有互联网大厂背景的(比如阿里鱼卡、腾讯王卡),要么是自有用户池超过千万级的企业。单纯靠倒卖流量的中间商基本会全被清出市场。
申请办理注意事项:
1、下单时请务必确保办卡人、收件人姓名一致,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正确,切勿写大致范围,勿填菜鸟驿站,否则无法配送
2、手机卡仅限本人领取认证激活,禁止转售、帮助他人代替实名制等违法犯罪行为
3、所有的卡请按照运营商要求首充话费激活,否则流量不到账!
本文由90好卡原创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90haoka.cn/?p=114274